回
影響磷化沉渣量因素及減少磷化沉渣量的措施
總酸度是表示磷化液中磷酸二氫鹽[Me(H2PO4)2]含量和游離酸含量之和的參數??偹岫冗^高,磷化膜粗糙,磷化沉渣量增加;總酸度過低,磷化速度緩慢,很難形成高質量的磷化膜。只有維持適當的總酸度,才能保證磷化膜的正常形成并不產生過量的沉渣。
1、促進劑
為了促使磷化反應順利進行,在磷化處理液中需要添加氧化劑(促進劑)。通常采用的促進劑是亞硝酸鈉。
在低負荷的生產線上,由于促進劑的不斷加入會使磷化藥劑消耗增加,出現不正常殘渣,使磷化液各組分失去平衡(往往是游離酸下降)。因此建議前處理線盡量集中生產,停線時不添加促進劑,防止過多的浪費和不必要的沉渣生成。
2、中和劑
中和劑通常為強堿(NaOH),在調整游離酸時加入,酸堿中和會產生大量磷酸鋅沉淀。NaOH+Zn(H2PO4)2→Zn3(PO4)2(沉淀)↓+H2O+Na3PO4為此,將中和劑稀釋10倍后緩慢滴加到槽液中,盡量避免因中和劑濃度過高導致上述中和反應過于劇烈而產生大量的沉渣。
在相同總酸度條件下,酸比過低,槽液中的游離酸較高,導致磷化膜不易生成,影響磷化質量。因此,只有將磷化槽液的酸比值控制在適當的范圍內(應保持在20~30),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殘渣并能保證有較好的磷化膜質量。
3、磷化溫度
磷化液溫度高,磷酸二氫鹽的離解度增大,成膜離子濃度相應增加。但磷化溫度過高,將導致磷化槽液中有效成份(Zn(H2PO4)2過量水解,從而產生了大量沉渣。
另外,磷化液局部溫度過高也會產生過量沉渣。因此,磷化液加熱應避免蒸汽直接加熱,要求采用槽外二次加熱,而通常換熱器控制溫度不超過60℃。
4、循環
為保證磷化槽液各區域濃度均勻一致,磷化槽液要求充分循環(通常要求2~3次/h)。否則,局部循環量小或者無循環易導致磷化主劑和添加劑(如促進劑、中和劑)混合不均勻,造成局部沉渣濃度過高和沉渣淤積,嚴重時整個磷化液體系被破壞并無法恢復而導致整槽磷化液廢棄。
版權所有 http://www.bellmarshops.com(廣東高遠科技) 轉載請注明出處